刊名: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曾用名: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SSN:2095-5707
CN:10-1113/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335
期刊分类:图书情报
期刊热词:
图书馆,中医药,中医,大数据,中医药院校,文献计量学,数字图书馆,文献计量分析,投稿须知,互联网,
敦煌《辅行诀》是藏于敦煌千佛洞中的医学卷子,集隋唐时期医家中医药辨治疾病之大成,共列方61 首,涉及中药66 味。具有组方简捷、配伍精炼、疗效确切、实用效捷之特点,蕴含隋唐时期医家治疗疾病的配伍组方特色。但敦煌《辅行诀》药物-药物、方剂-药物、方剂-方剂之间的层次关系、相互联系与相兼作用较复杂,很难直接发现其中蕴含的潜在规律。随着大数据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传承敦煌《辅行诀》组方特色,本文将传统经典研究与复杂概念网络生成的形式概念分析法相结合,利用描述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层次的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实现敦煌《辅行诀》药物、方剂、方剂-药物之间关系结构的可视化表示和整体知识体系发现,为敦煌《辅行诀》方药传承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选取《敦煌学大辞典》[1]《敦煌石窟秘方与灸经图》[2]及《敦煌中医药全书》[3]中收载的治疗疾病的敦煌《辅行诀》所有方剂。
药物名称、分类、性味、归经均按照《中药学》[4]和《中药大辞典》[5]进行规范。同一种中药提取成分、炮制方法及入药部位不同而功效相同者,计为同一味药。未标明炮制情况的按原文录入。
1.3.1 敦煌《辅行诀》方药整体知识库构建 敦煌《辅行诀》方药整体知识概念规范化表达,是以甘肃中医药大学张侬教授编著的《敦煌石窟秘方与灸经图》为蓝本[2]。包括方药组成、方剂名称等内容具备完整性、唯一性的相关概念。确保方药整体知识概念的完整性、有序性及真实性,为形式背景生成奠定基础,以达到相关概念知识体系研究的要求。
概念提取规范表达方法为:方剂:方剂名;药物:药A、药B、药C、药D……;方药:方剂名-药A,方剂名-药B,方剂名-药C,方剂名-药D……。例如,小腾蛇汤组成为枳实、厚朴、芒硝和甘草。方药概念可规范化为:方剂:小腾蛇汤;药物:甘草、厚朴、芒硝、枳实;方药:小腾蛇汤-甘草,小腾蛇汤-厚朴,小腾蛇汤-芒硝,小腾蛇汤-枳实。将敦煌《辅行诀》所有方药均以此法规范化表达,利用Excel 2003 构建敦煌《辅行诀》方药整体知识信息可视图,包括61 首方剂,66 味药物,336 种方剂-药物关系。
Gee认为,说话人在转换话题时,需要根据已有话题进行交流(speaking topically),以恰当的方式在新信息和已有信息之间创建必要的联系。这时,说话人可能会使用话题转换结构”(a topic shifted structure)。在该结构中,真正的话题或新信息要放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主语”(meaningless subject)之后,如“There be+(主语/话题)+…”句型和“It+be+强调部分(主语/话题)+that+…”句型等等。
在敦煌《辅行诀》复杂概念网络可视图中,选定Excel 2003 工作表,点击“排序和筛选”按钮→“自定义排序”按钮→在主要关键词栏里从阿胶至竹叶逐个选药物名后点击“确定”按钮,可知与敦煌《辅行诀》中的方剂关系最密切的药物是Y18(甘草),出现频数最高为34 次;Y3(白芍药)排在第2 位,频数为22 次;Y17(干姜)排在第3位,频数为20 次;Y45(生姜)排在第4 位,频数为14 次;Y24(黄芩)排在第5 位,频数为13次……;Y57(皂角刺)排在第64 位,Y58(知母)排在第65 位,Y59(猪肾)排在第66 位,频数均为1 次。利用复杂概念网络可视图,可以发现敦煌《辅行诀》中方剂-单味药的关系,以白芍药为例说明操作过程,见图1。
1.3.2 敦煌《辅行诀》方药概念形式背景生成 将敦煌《辅行诀》中的61 首方剂及66 味药物均按照拼音顺序排列[6-7],并设方剂作为对象的集合,药物作为属性的集合,构成2 个集合之间的336 种方剂-药物关系,上述2 个集合及其关系所形成的三元结构定义为1 个方药概念形式背景。将此形式背景以方剂为行、药物为列的61×66 矩阵来表示,若方剂X 与药物Y 满足敦煌《辅行诀》中方剂-药物关系,则方剂X 行与药物Y 列的交叉处用“●”标记,确定为方剂X 和药物Y 组成1 个概念,用二元组合(Xi,Yj)来表示。其中,Xi 与Yj 分别是以拼音顺序排列的第i 个方剂和第j 个药。若方剂X 与药物Y 不符合敦煌《辅行诀》中方剂-药物关系,则方剂X 行与药物Y 列的交叉处标为空白,表示两者不存在概念关系。
利用复杂概念网络可视图分析敦煌《辅行诀》方剂-药物关系,从方剂-单味药关系可知,与敦煌《辅行诀》中方剂关系最密切的药物是甘草,在方剂中出现的频数最高为34 次。其余是频数为22 的白芍药、频数为20 的干姜、频数为14 的生姜、频数为13 的黄芩。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肺、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体现出敦煌医书保胃气、益肺气、护正气的中医思想。
在敦煌《辅行诀》复杂概念网络可视图中,选定Excel 2003 工作表,点击“排序和筛选”按钮→“自定义排序”按钮→在主要关键词栏里选Yi 后,再点击“添加条件”按钮,然后在次要关键词栏里再选Yj→“确定”按钮,就可知敦煌《辅行诀》方剂与药对Yi-Yj 的关系。用类似方法可知敦煌《辅行诀》方剂-三味药、四味药、五味药、六味药,甚至七、八味药的关系。例如以甘草为主的敦煌《辅行诀》方剂-药对关系见表1。
“百子”典故,出于《诗经·大雅·思齐》,曰:“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其意为:太姒继承周文王之母太任及祖母太姜的美德,必能生儿子达“百”。其“百”即“多”意。后来人们引申其意,描绘出《百子迎福图》、《百子闹春图》、《百子迎春图》等,这些寓意“百子千孙”的婴戏图都是借“百子”之典故来祝福人们子孙满堂,家族兴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更是对国际力量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越发严峻。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民族复兴成为重要内容,所以,重视党的建设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任务。[2]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标准与计划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关键性作用。然而,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教学目光集中在促使学生积累语文专业知识与学习技巧、提高学生语文基础能力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文性教学,这与现代化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不符,也不利于构建学生的自主认知,难以培养学生形成逐步完善独立的学习思考意识。鉴于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意识,增加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将敦煌《辅行诀》方药形式概念背景优化完成后,利用Excel 2003 工作表,生成敦煌《辅行诀》方剂配伍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可视图,实现所有方剂-药物,即对象-属性之间方药整体知识关系结构的可视化表示。
图1 复杂概念网络可视图主要关键词栏选白芍药的操作截图
表1 敦煌《辅行诀》方剂中以甘草为主的药对、方剂名称及其数量
序号 药对名称 方剂名称 数量(首)1 甘草-白芍药 大建中补脾汤,大青龙汤,大泻肺汤,大泻肝汤,大泻脾汤,大泻肾汤,大泻心汤2,大玄武汤,大阳旦汤,大阴旦汤,建中补脾汤,小阳旦汤,小阴旦汤,正阳旦汤 2 甘草-干姜 大补脾汤,大补心汤2,大固元补肾汤,大青龙汤,大泻肺汤,大泻脾汤,大泻肾汤,大泻心汤2,大玄武汤,固元补肾汤,小补脾汤,小勾陈汤,小泻脾汤,泻心汤 3 甘草-生姜 大白虎汤,大勾陈汤,大建中补脾汤,大腾蛇汤,大泻肝汤,大阳旦汤,大阴旦汤,建中补脾汤,小阳旦汤,小阴旦汤,泻肾汤,正阳旦汤 4 甘草-大枣 大勾陈汤,大建中补脾汤,大腾蛇汤,大阳旦汤,大阴旦汤,建中补脾汤,小勾陈汤,小阳旦汤,小阴旦汤,正阳旦汤 14 14 12 10 5 甘草-黄芩 大勾陈汤,大泻肺汤,大泻肝汤,大泻脾汤,大泻肾汤,大泻心汤2,大阴旦汤,小泻肾汤,小阴旦汤,泻心汤 10 6 甘草-桂枝 大青龙汤,大阳旦汤,小青龙汤,小阳旦汤,泻肾汤,正阳旦汤 6 7 甘草-五味子 大补肺汤,大补脾汤,大青龙汤,泻肺汤,泻肾汤 5 8 甘草-半夏 大白虎汤,大勾陈汤,大青龙汤,大阴旦汤 4 9 甘草-茯苓 大泻肾汤,大玄武汤,小泻肾汤,泻肾汤 4 10 甘草-附子 大泻脾汤,大玄武汤,小泻脾汤 3 11 甘草-白术 大补脾汤,大玄武汤,小补脾汤 3
敦煌《辅行诀》中的61 首方剂及66 味药物均按照拼音顺序排列后,其形式背景为61×66 矩阵,图1显示了方药概念总形式背景中的一部分方剂与药物的关系。
从方剂-药对知识可发现,含有甘草-白芍药和甘草-干姜的方剂分别有14 首;含甘草-生姜的方剂有12 首;含甘草-黄芩的方剂有10 首。它们均具有寒热、辛苦、升降、刚柔、调和的配对特点,构成关系较密切的药对[8]。以此类推:从方剂-三味药知识可发现,前5 位主药的三味药组合中,含有甘草-白芍-生姜的方剂有8 首;甘草-白芍药-黄芩的有7 首;甘草-干姜-黄芩、甘草-白芍药-干姜和白芍-干姜- 黄芩的分别有5 首;甘草-生姜-黄芩的有4 首;白芍药-生姜-黄芩的有3 首。它们均具有寒热辛苦、升降动静、刚柔调和的配伍特点,构成敦煌《辅行诀》方剂中关系最紧密的三药联用。
从方剂-四味药知识可发现,前5 位主药的四味药组合中,含有甘草-白芍-生姜-黄芩的有3 首,是构成小阴旦汤的主要药物,是敦煌《辅行诀》方剂中关系最密切的四药联用。
通过上述知识发现说明,小阴旦汤为敦煌《辅行诀》“群方之首”,可视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得到不同方剂,在临床广泛应用,同时干姜、生姜为阳,白芍药、黄芩为阴,甘草亦阳亦阴,调和诸药,5 药相配,平衡阴阳,反映敦煌《辅行诀》方药将阴阳失调作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总规律,把调和阴阳作为用药组方的基本大法。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敦煌《辅行诀》方药整体知识,结果主要分为2 个方面。⑴对原有知识的整理,可呈现全面、客观、多层次的可视化表示,既利于中医专业者继承和创新,又易于非中医者进行学习和认识。可以直观地发现与敦煌《辅行诀》方药关系较密切的单味药,两味药,三味药,四味药,五味药,甚至六、七味药。⑵对隐藏知识的进一步挖掘。本文以敦煌《辅行诀》方药整体知识发现为切入点,验证了形式概念分析用于敦煌《辅行诀》方药知识发现的可行性,同时为传承敦煌《辅行诀》中医学术思想提供新思路,也为中医经典知识发现提供了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思路和方法,以推动中医学的继承和创新。
[1]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张侬.敦煌石窟秘方与灸经图[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3]丛春雨.敦煌中医药全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李廷保.敦煌遗书《辅行诀》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5):37-39.
[7]李廷保,尚菁,张花治,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敦煌医方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2):102-105.
[8]王新月,李成卫.慢性胃炎名家传世灵验药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30.
Study on Visualization Form Concept Analysis Based on Prescription Integral Knowledge of Dunhuang Fu Xing Jue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ytsqbzz.cn/qikandaodu/2020/0515/333.html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投稿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